工作場所噪聲類型與傳遞方式比較多元,因設備運轉及敲擊所產生的振動,經由設備基座或連接管路傳遞到地面、墻壁或天花板,引起這些結構振動所產生的噪聲便稱為結構振動噪聲。結構振動噪聲可能以較低的頻率呈現(5Hz至50Hz之間),可以用指尖觸碰噪聲傳遞介面( 地面、墻壁或天花板)感受振動,或是用目視即可看到某些傳遞介面振動。但是當振動頻率超過20Hz~30Hz時,振動便會轉換成聽覺范圍的振動且造成作業人員困擾。而有時即使振動頻率在20Hz以下,結構振動也有可能誘導高頻率振動的產生而形成噪聲。
在面對噪聲問題時,多數的人會直覺性的認為噪聲是透過空氣傳遞至人耳。因此,在噪聲的改善方式上,多側重于降低空氣傳導的噪聲。例如:利用隔聲及吸聲材料,針對產生噪聲的設備進行密閉隔離,避免噪聲由空氣傳導向外傳遞。然而,設備運轉經由結構體所產生的振動噪聲卻常被忽略,導致整體降噪效果不佳,因此,于噪聲診斷與評估時,應注意噪聲可能的傳遞路徑,才可有效達到噪聲控制的目的。
噪聲源診斷與評估
在噪聲來源的評估上,除了考慮噪聲強度大小外,也可應用頻譜分析技術,了解噪聲的頻率組成,經由測量噪聲源端及接噪工人的噪聲及振動頻譜,透過其頻譜特性的對比,可有效解決空氣傳導與結構振動噪聲不易區分的問題,以便采取適合的噪聲控制措施。
結構振動噪聲控制
結構振動所引起的噪聲,在控制上著重于噪聲源的減振,利用減振器、減振材料對產生噪聲的設備進行減振處理,可有效降低結構振動傳遞的影響,而常見的控制措施如下:
針對容易產生振動的設備,可利用適當的減振器(材料)對設備進行減振處理,用以降低因設備運作所傳遞出的振動現象。
機械設備安裝在減振器上之后所產生的振動頻率稱為自然頻率或固有頻率,此頻率不能和機械本身所產生的激振頻率相同,否則振動反而會被放大,機器甚至可能會脫離底座而發生危險。如果激振頻率大于自然頻率時,則有良好的減振效果。
以上就是關于四川隔音降噪的內容,感謝您的觀看,歡迎咨詢我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