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消聲器是控制空氣動力性噪聲的有效措施之一。空氣動力性噪聲是一種常見的噪聲污染源,從噴氣式飛機、火箭、宇宙飛船等航空航天設備,到氣動工具、通風空調設備、內燃發動機、壓力容器、管道閥門等工業設備,其進排氣都會產生聲級很高的空氣動力性噪聲。在這些空氣動力設備的氣流通道上或進排氣口上加裝消聲器,就可以降低其噪聲污染。
消聲器是一種既能允許氣流順利通過,又能有效地阻止或減弱聲能向外傳播的裝置。值得指出的是,消聲器只能用來降低空氣動力設備的進排氣口噪聲或沿管道傳播的噪聲,而不能降低空氣動力設備的機殼、管壁、電機等輻射的噪聲。因此,不是所有的噪聲源裝上消聲器就能降低其噪聲,消聲器是針對空氣動力性噪聲而設計的。
消聲器的消聲量是評價其聲學性能好壞的重要指標。但是,測量方法不同,所得消聲量也不同。當消聲器內沒有氣流通過而僅有聲音通過時,測得的消聲量稱為靜態消聲量;當有聲音和氣流同時通過消聲器時,測得的消聲量稱為動態消聲量。
評價消聲器聲學性能好壞的量有下列4種:
插入損失
在系統中,裝置消聲器以前和裝置消聲器以后相對比較,通過管口輻射噪聲的聲功級之差定義為消聲器的插入損失。
在通常情況下,管口大小形狀和聲場分布基本保持不變,這時插入損失等于在給定測點處裝置消聲器以前與以后的聲壓級之差。簡而言之,插入損失就是指系統中插入消聲器前后在系統外某定點測得的聲壓級差。
可以在實驗室內用典型的試驗裝置測量消聲器的插入損失,也可以在現場測量消聲器插入損失。
在實驗室內測量插入損失一般應采用混響室法或半消聲室法或管道法,這幾種方法都進行裝置消聲器以前和以后兩次測量,先作空管測量,測出通過管口輻射噪聲的各倍頻帶1/3倍頻帶聲功率級,然后用消聲器換下相應的替換管道,保持其它實驗條件不變,測出各帶相應的聲功率級。各頻帶的插入損失等于前后兩次測量所得聲功率級之差。當測試改變時,聲功率級之差就等于給定測點處聲壓級之差。
現場測量消聲器插入損失符合實際使用條件,但受環境、氣象、測距等影響,測量結果應進行修正。
傳聲損失
國家標準GB/T4760—1995還規定了實驗室測量消聲器傳聲損失的方法。消聲器進口端入射聲能與出口端透射聲能相對比較,入射聲與透射聲聲功率級之差,稱為消聲器的傳聲損失。在通常情況下消聲器進口端與出口端的通道截面相同,聲壓沿截面近似均勻分布,這時傳聲損失等于入射聲與透射聲聲壓級之差。
測量消聲器的傳聲損失,必須在實驗室給定工況下分別在消聲器兩端進行測量,在消聲器進口端測出對應于入射聲的倍頻帶或1/3倍頻帶聲功率級,在出口端測出對應于透射聲的相應聲功率級。各頻帶傳聲損失等于兩端分別測量所得頻帶聲功率級之差。一般應以管道法測量入射聲和透射聲的聲壓級。
目前,一般采用靜態消聲量來表示消聲器的消聲效果,因為靜態消聲量是一個定值,而動態消聲量受氣流速度的影響,是一個不定值,故評價指標以用靜態消聲量為宜。當聲源經靜態消聲后的剩余聲級(簡稱靜態出口聲級)大于消聲器氣流噪聲級時,消聲器的動態、靜態消聲量基本一致,不受氣流的影響;當消聲器靜態出口聲級低于消聲器氣流噪聲級時,則消聲器的動態消聲量低于靜態消聲量,其差值隨流速的增加而增大;當氣流噪聲級大于消聲器入口聲級時,此時消聲器不僅不能消聲,反而變成了一個噪聲放大器。為解決靜態和動態消聲量可能不一致的問題,有些消聲器產品已采用靜態消聲量和氣流噪聲級兩個指標同時表示產品的聲學性能